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十一五”校本培训总结

“十一五”期间,学校能按照市区干关于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在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引领指导下,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学校校本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这几年来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校本培训方案制定的背景

学校在“十一”五期间,校本培训专题共有三个《关于生命教育下的教师育德意识、育德能力》专题培训、《“有效课堂”研究——“活课堂”的校本实践》和《绩效工资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这三个校本培训专题的确立都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现状及当时一定的形势背景。我校是一所中心校,校外培训不能代替校本培训贴近学校实际,解决学校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的需要,例如目前几乎很少有能进行双语课堂教学的培训机构,能从双语教学理论和学校实际两个维度指导教师教学的培训。同时,我们学校曾处于老教师退休高峰,教学骨干青黄不接,如何把本校的学科教学的宝贵的财富,固化和分享实现知识管理,只能通过校本培训和研究。

二、解决过程及具体途径方法

在“十一五”校本培训期间,为了使教师主动参与培训,学校鼓励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案例、课例的方式与其他教师分享;同时我校还邀请有专家及名师做专题培训,以参与式、交互式等多种互动方式,以教师论坛、“风格课堂”、参观访问、“专题学习”、“课程开发”、“技能比赛”、“教育会诊”等多样形式进行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

1、集中办班模式。  

    办班培训是校本培训中相对集中的培训活动。我校每月安排一次集中培训,用以集中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2、研训一体化模式  

     学科教研活动,每月两次,选择专题进行针对性研讨。倡导教研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工作的观念,学科教研活动能确定教研专题,确定教师示范。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含有问题情景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富有典型性的事件。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标的的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因此,学校经常应用案例作为教师校本培训的范例。培训下来认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4、科研带动法

学校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强校内的教育科学研究,将校内正在开展的教科研课题作为培训重点,不断提高在教育实践中开展研究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5、个人自修法
    
校本培训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为了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因此教师的自修就更是诸多培训方式中所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教师可以为自己确定一个目标,然后寻找相应的教育理论和相关知识武装自己,在自修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从而实现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

三、取得成就

“十一五”校本培训期间,学校能针对教师迫切需要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培训,学校提出了“学以致用”的培训思路。主要是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安排培训活动,培训的结果可直接用于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十一五”校本培训期间,我校开展组织了一批教育、教学项目,并且通过这些项目实施教师校本项目培训,取得了显著学以致用的实效。如:学校开展双语教学时,深感教师对双语教学的把握和教学能力关系到双语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于是学校建立了“小学双语教学目标—能力模式”的项目,在实践研究中培训,在培训基础上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与研究。在这项目培训中,教师撰写了大量的案例、总结了有价值的经验,形成了规律性认识,原创了双语教学“微单元教学法”,建构了“目标—能力模式”,对上海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又如:作为二期课改的试验基地学校,为了深入研究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提高教师对语文教学改革的适应性,我校组织了“小学感悟式语文教学”研究项目,在这个项目的校本培训中,我们对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对语文感悟式教学规律性认识和操作体系,建构了小学语文“三维度—四路径—七操作”感悟式教学,教师把自己的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用自己的质的理论引领教学实践,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了具体的感悟方式,提升了教师在二期课改背景下进行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能力。这个项目也获得了闸北区教学科研二等奖。再如: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班主任培训的要求,我校以“现代中国人奠基教育”课题为抓手,开展了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校本培训,提出“一课一活动”的培训方案,进行试验—观摩—论坛,组织班主任、学科教师、专家一起讨论,然后再试验—再观摩—再论坛,强调对反思成果的反思。

四、反思与体会

“十一五”校本培训期间,我校突出了“实践标准、学生话权”。“实践标准”强调教师培训以教育、教学的效果为培训的评价标准,而不是以形式上的培训学分为培训评价。就培训的结果而言,它有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是即时性结果,被培训者在培训结束之时,直接的、可显现的结果。第二是持续性结果,即在实际工作中将上述即时结果转化成更好的工作表现行为。第三是扩展性结果,被培训者在培训以后对其他同事产生的影响。

校本培训中,教师的日常教学是最能反映培训效果的。我们认为教师家常课的水平的提高正是反应了有效培训结果的三个不同层次。常态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它更加真实、更加具有实践性,可以反映培训对教师教学能力成长的具体成效。因为家常课是真实的,家常课上发生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有生命力的。提高教学质量就应该在最常态的家常课上来完成。这就促使每位教师潜心研究家常课,养成经常检视、反思的习惯,不断积累有效的实践操作性经验,进一步提高备课、观课、评课的成效,提高家常课的质量。对回归常态的教学,其实是一种境界,它蕴含着“大道至简”的道理。追求常态的教学意味着我们要抛弃那些表面的热闹,抛弃教者的自我作秀的欲望,全身心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终身发展着想,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

培训的成效应该体现在对学生发展上,提高培训提高了教师的职业能力,必然促进学生的发展。校本培训的优点就在于教师通过培训能提升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学生随时都可以通过他们的平时的议论、学习的状况中反映出来。这不仅是学生通过言语,而且通过学习的成长性来显现自己对教师培训成效的话语权。这样的评价是真实的、符合目的性的。

“学以致用、实践标准、学生话权”的校本培训思路的是本校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从满足于教师形式参与,到开展项目培训以高质量、与教师利益有关的培训内容吸引真正教师,再到对校本培训本身进行评价,通过学生的话语权对培训本身的价值性进行评价。这个过程也是学校将培训效果的有效性纳入到日常教学考核之中的转变。通过校本培训,将教师的个人需要与学校的需要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学以致用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地发展,实现教师个体的发展目标和自身价值。校本培训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教师专业能力,这与教师的个人发展需要是相一致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通过“学习一实践一分析一学习一提高”的研修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方面校本培训帮助更多的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获取成功的喜悦,日常的教学考核不再成为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因为校本培训帮助教师获取成功,便有更多的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培训,使校本培训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成为大家共同的价值取向。

总之,通过“十一五”的校本培训,学校认识到:要实现校本培训高效化,首先要确立“为了教育”教师需要培训的观念。这明确表示了教师的培训是教师的职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教师是校本培训主体的正确思想,并贯穿校本培训的始终。其次,校本培训要解决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关键在于培训与教师的实际利益或者是利害的关系度,关系度越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就会越高,参与的自觉性、参与的长期性也就会更高。在校本培训中,比较容易使教师感受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以及在面临教育、教学现场中发现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此时此境最容易激发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内在要求。用教育中的案例和相应的教育理论进行校本培训,教师不再仅仅是被动的培训教育的听讲者,而是参与教育本身的研究者、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