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德育处围绕学校工作总体思路,坚持“追求儿童幸福”的办学理念,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创新工作机制,顺应教育转型发展期变化,继续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人本化,架构新形势下的德育平台,全面提升学校德育水平,以实际行动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一、工作思路

传承创新文化育人,努力提升德育科研水平;

    探索课堂提高效能,重视德育主渠道建设;

强化沟通服务意识,探索家长落实四种权利;

深化育德师资培训,不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开展网络模块交流,构筑班主任培训新平台

推进校内名师工程,带动育人工作全面提升。

二、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以德育德,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启动校内德育名师工程。新学期,德育处将启动校内班主任名师工程,以上海市优秀班主任郑皓老师为典型,总结和提炼其德育经验特色,并在全校班主任中推广经验,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在积极培植德育典型的同时,树立一批在创新方法、提高实效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班队和先进班主任,让想干的教师有机会、能干的教师有舞台、干好的教师有地位,使更多的优秀班主任脱颖而出。

2、网络论坛构筑培训新平台。班主任处于教育改革的最前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也是新时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新学期,我们将在已有校本培训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构筑班主任培训新平台。通过参与四个模块(模块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模块二班队会课的设计与班级管理、模块三学生心理健康、模块四教师心理健康)的讨论,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全力打造一支素质优、水平高、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

3、规范师表做到“五勤、五心、三前移”。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日常生活中,教师只有把尊重师德规范变成自己深刻的信念,才能有为人师表的自觉行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身体力行,做到“五勤、五心、三前移”:勤下班级、勤抓学习、勤与家长勾通、勤做思想工作;热心、诚心、细心、耐心、恒心;意识前移、不能出了问题才后悔,工作前移、不能出了问题才补救,责任前移,不能出了问题才承担。

4探索课堂提高效能,重视德育主渠道建设。《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和健康心理最主要、最直接的育人学科。新学期,将采取多种举措加强化品社教研组建设,增强学科教研组的凝聚力,实现教研组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校。做到:抓实备课“三定四有”(定时、定人、定内容、有计划、有检查、有内容、有责任);月度“备课年级组互查”,形成年级组互查方式;落实课堂,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辐射引领,上海市小学品社德育实训基地成员、区品社中心组的成员,领会前沿的品社学科教育教学理念,定期与教研组同事分享,带动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文化育人,培育学生责任感使命感。

    在暑期“走遍闸北苏河湾”社会实践自助行活动的基础上,将学生参与“四个一”活动,即拍摄一张照片讲述苏河湾传奇与光荣,设计一条线路感悟苏河湾历史与未来,编唱一首歌谣吟诵苏河湾美丽与梦想,创意一次行动传递苏河湾亲情与温暖的成果以版面或表演的形式在全校展示。每月展示一个项目,在全校掀起热爱闸北、振兴闸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

    (三)科研促德,提升德育工作科学性。

    1、积极参与学校课题研究。全体班主任参与学校《“新五指”课程的重构与实践研究》,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及实践经验承担一项改革试点任务,学期结束采取同行切磋的方式开展研究经验交流分享和德育研究案例征集活动。

2、认真做好少先队的课题研究。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争当“四好少年”活动案例研究》,吸引更多的中队辅导员参与共同进行课题研究,用理论促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成果,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实效。同时,做好相关案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为结题做好准备。

(四)统整资源,丰富立体多元教育空间。

1、巩固行规教育成果,整体推进育人目标达成。德育处两位教师(陈亚男、王菊英)继续参与闸北区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教学资料编写组活动,并以此为契机通过对行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等研究提升学校行规教育水平。同时,加强文明中队评比的各项常规检查、反馈和整改工作,在学生中开展“自强、自立、自理”的自主教育,少先队要进一步深化细化5S管理,通过中队自查、整改,大队部抽查、反馈,提高学生行为规范水平,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整体推进育人目标的达成。

    2、课题引领,协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女生课题”为引领,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研究,着力探索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通过暑期教师心理健康培训交流、班主任专题研讨、专家来校讲座等方式,促使教师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同时,将德育目标内化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深入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校本课程:低年级心理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时问概念,学会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中年级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培养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激发学习动机、兴趣,形成适合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高年级专题讲座,引导学生规划白己的生涯,为小升初做好准备;通过螺旋上升的目标体系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同步建立资料库并不断更新完善。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王慧继续参与闸北区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分中心的各项工作,发挥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分中心的辐射作用。

3、立足实际,多渠道开展家长学校工作。

1)参与管理,落实家长四种权力。深入探索家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评价权落实的机制与制度设计。邀请部分家长参加“有效落实‘四权’的途径”专题研讨活动,并就“放学秩序”管理难点问题召开听证会,把学校部分决策权向家长开放,弥补现行管理体制中的缺位,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

2)开发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在上学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家长的职业优势、个性优势、家庭优势、兴趣优势,进行家长资源分类,本着“自愿与量力”的原则,分时段、分年级把家长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校园,全面推开午间“家长讲堂”活动。

4、社会实践,促进课堂有效延伸。进一步完善社会实践活动制度,各年级组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社会实践活动,使活动与学习生活有效结合,做到以课带德、活动显德、润物无声。德育处对2012年的所有实践活动进行梳理,形成系列,建立实践活动资源库。

5、迎接上海市红十字会督导。红十字会宣传“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新学期以迎接上海市红十字会督导为契机,将红十字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开展学习宣传、主题班(队)会、红十字成员宣誓等各类活动,进一步健全红十字工作会议制度、学习宣传培训制度、会费收缴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把迎接市红十字达标学校的验收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