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原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简介
学校沿革
1928年10月8日:工部局北区小学
1930年9月:迁至现校址,仍称工部局北区小学,也称克能海路小学
1945年:上海市第十五区中心国民学校
1951年:上海市北站区第一中心小学
1956年: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
1969年:停办,校址改为北站中学
1978年:复校,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同年经市教育局批准为区属重点小学
2016年4月至今: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
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是由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创办于1928年10月的一所历史名校。九十余年来,学校矢志不渝地践行陈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在办学中提出了“建设童心学校,追求儿童幸福”的办学目标,开发和建设“新五指课程”,明确了帮助师生“做中得幸福”的办学方向和策略,学校因此具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与办学声誉。
学校现有21个教学班,750余名学生,78名教职员工,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1名,小学高级教师49名,区学科带头人3名。在几十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已形成了严谨、扎实的教风。
我校自1999年正式提出创办“童心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传承陈鹤琴先生儿童教育的思想,在对学生生存状态的研究中,确立了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尊重学校教育工作规律的“童心学校”发展内涵;明确了小学教育儿童化的基本特征,即在培养目标上体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小学教育价值取向;具体落实在学校教育上要构建充满童趣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方法体系。在坚持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的理念支撑下,学校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各方面发展良好的学生,学校整体办学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成为市二期课改实验的先进单位,社会声誉也越来越高。
我们不断深化对“童心学校”的认识,丰富它的内涵,建构了本校的“童心文化”。“童心文化”的内涵,就是为了所有学生的幸福,“理解童心”“呵护童心”。“童心文化”的内核就是“建设童心学校,追求儿童幸福”,从“童心课程”“童心教学”“童心评价”“童心教师”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以追求儿童幸福为办学的价值取向,处处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成长规律,尊重学校教育工作的规律,将学校建设成为“生动活泼、快乐健康”的学习和生活乐园。这段时期,我们再次回归创始人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理论体系,使“一切为了儿童的幸福”这一办学理想成为学校的教育目标和神圣使命。
之后在总结前一阶段办学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和课程改革的进程,提出了未来办学的新思路,即激励学生“争做幸福儿童”,开发和建设“新五指课程”,确定了“公民与礼仪”“学科与拓展”“健康与生活”“艺术与人文”和“探究与创新”五个课程板块。学校以“尊重童心、促进发展”为核心思想,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以“儿童幸福感研究”为抓手,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鼓舞其天性与兴趣的自由发展。还孩子们更多锻炼、游戏、活动、交往的时空,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自由而广阔的天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多元化平台,使学生通过五年在校学习,成长为具有健康的体魄、世界的眼光,“亮清笑美巧”的幸福好少年。
“童心文化”既是对陈鹤琴先生“儿童为本、儿童优先”教育思想的继承,又是对学校悠久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的提炼;既是多年来整体改革的主线和精髓,也是未来学校的核心理念与发展方向。
学校市级以上荣誉(部分)
教育部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教育部首批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
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示范学校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教育创新学校
首批上海市文明校园
连续十四届上海市文明单位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市级文明单位
上海市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
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
上海市少先队工作示范校
上海市少先队红旗大队
上海市外语类及外语特色校联盟单位
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学校
上海市红十字工作示范学校
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校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合作学校
上海市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特色学校
上海学生合唱联盟单位
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头脑奥林匹克特色学校
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
首批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后勤管理与服务先进集体
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