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名师风采——贺蓓琳老师

 

  贺蓓琳,女,大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现任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数学教师,闸北区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上海市中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会员,闸北区数学学科(小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闸北区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联谊会副会长,上海市二期课改培训教师。所撰写论文《在四、五年级学生中实施分层考核综合评价》、《数学学习中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培养与研究》获区论文评比二、三等奖。曾获上海市小学校数学新教材教学评比中获二、三等奖,闸北区小学数学教学评比一等奖,2005年获区园丁奖,2006年获区百花奖,区“减负增效”好老师。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中逐步形成了自己教学的风格,特别在“减负增效”上形成了特色。

一、激发兴趣—“减负增效”的基点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我从以下面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亲其师,信其道”。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分真情。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他们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他们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和苦心,在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中找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逐渐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二)品尝成功和喜悦。

  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

二、科学指导—“减负增效”的关键

  (一)区别与联系,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

  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是多还是少?其他课程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一个去攻克,一个一个去掌握,将会堆积成无际的瓦砾,并且不利于深入各个内容,事倍功半。但是,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观察、分析、寻找它与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共性,则会事半功倍,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很快找到了前后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直接将重点凸现,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使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看待问题。不仅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此,而且这种站在系统的高度进行比较、寻找共性和个性的学习方法,在各科学习中都是广泛适用的。

  (二)每天5分钟

  “每天5分钟”是指在课堂教学开始前的几分钟内,让学生围绕数学学习开展相关的常规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1、课前热身,让学生从课间休闲状态转换到课堂的学习状态,通过游戏、猜谜等活动,集中思想,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2、日积月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不问断的温故知新,特别是平时作业练习中容易出错的题。3、建立敏感反应。数学学习需要一定的数学敏感,而敏感往往又非刻意所能为的,常常是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受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通过日常的快速活动,学生可以对刺激内容产生一定的反应,并能在具体情境中产生一定的联系,逐渐形成数学敏感。在这5分钟里,通过判断、选择、辨析等练习形式用比较短的时间,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三)反思与调整

  学数学及一切功课,都要做题。在作业量上我控制每个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在作业的质上,我及时反思作业的有效性、层次推进性。

  由于课内外时间总量有限,超量的练习使学习差的学生为完成作业而疲于奔命,只能就事论事,无暇顾及有效的反省,阻断结构形成的道路;也会使学习好的学生过久地停留在此阶段,客观上延缓了上升的速度。所以我在练习中尽量选取一些综合性较强、解决方法不单一的题;同一类型的题目,有一两个有代表性的即可,不必大量重复;不选用那些对于概念理解没有价值、思考方法不符合一般规律的偏题、怪题等。

  减负增效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得工程,它的有效实施将会使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使我们的老师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用更为科学的态度去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