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和谐发展

 

抢抓机遇  和谐发展

     我校创建于1928年,再过两年,我校将迎来八十周年校庆。回顾一中心每一历史阶段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局对我校无微不至的关怀。2004年9月,一中心秋实楼扩建后正式启用,学校办学条件又一次得到更新与改善,目前,学校共有学生1213名,30个教学班,教工96名,拥有专用教室15间,生机比1:8,这一切,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两年之前的局务会议上,我们曾经提出过创办“童心”学校的设想,当时很多领导对我校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与意见,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其一是关于“童心”学校建设的内涵问题;其二是一中心师资的建设与培养问题。这两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着这两个重要命题进行思考与实践,应该说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进步。

(一)关于“童心”学校的办学内涵。

  关于“童心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内涵问题我们做了不止一次的思考,一中心是一所老校,无论是从办学基础,还是办学声誉在市区都有较高的知名度,这样一所老校,如何在现行条件下依旧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保持高位和谐的发展呢,我们思考了很久。我们认为“尊重童心、促进发展”教育改革主题思想的提出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既是对学校创办人陈鹤琴教育思想的实践,又是对我校十几年来开展“自主教育”整体改革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它既符合现代国际教育发展理念与潮流,同时又有我们自己的办学传统,更重要的是这种办学思想是深深扎根于学校的现实土壤之中,因此他被一中心人高度的认同。

  与此同时,我们也深深认识到“童心学校”的建设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更应该落实在办学行为上,体现在师生发展中。这两年,我们着重对“童心学校”的内涵作了进一步具体的思考。

  1、“童心学校”牢固确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观,不但在儿童观上对儿童心灵持整体观,也在教育观上持整体观。我们不搞把儿童心灵分割的单纯知识教育、智能教育,而是倡导对儿童心灵的整体教育:在生命层面,强调儿童的身心健康的整合,在心理层面,强调智育与情感教育的整合,在精神层面,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从而使童心得到健康成长。

  2、“童心”学校要发展,要突破,必须进一步实施“活教育”,结合陈先生提出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活教育”要求,深化“活教育”办学理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整合学校的各种资源,创设适应儿童、愉悦身心的校园环境,聚焦张扬学生生命的“活”课堂,创设让学生感悟生命美好的“活”活动和校本课程,丰富学校教育的各种载体,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拥有美丽的心灵、明亮的眼睛、灿烂的笑脸、自觉的头脑。

  为此,我们开展一系列的办学实践与课题研究。

(二)关于“童心”学校师资建设

  学校要实现美好的愿景,关键在于教师。而教师的培养责任在校长。这几年来,我们狠下决心,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1、确立培养目标

  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人格培养”为重点,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大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富有童心的新型教师队伍。其基本特征是:师德高尚,观念超前;教风严谨,教艺精湛;精于研究,善于合作;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

  采取具体措施:

  1、树立现代人才观,营造学习化氛围,增强教师“自我发展”意识。

  (1)以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为指导,党政工团应根据自身工作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全方面地实施培育计划,共同营造主动、勤奋、积极、向上的学习工作氛围;要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变“要我发展”“等待发展为“我要发展”,激发教师“自我成才”愿望,满足教师“自我发展”需求,鼓励教师争做研究型教师,形成一支支以学科带头教师、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的教师团队。

  (2)以职业道德建设为导向,引导教师整体发展,全面进步。进一步落实十六字学校文化的各项要求。

  (3)以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为引领,引导教师尊重儿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争做富有童心的教师。

  (4)以《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教师行为准则十条》为行动指南,规范教职员工的言行,树立一中心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

  (5)对教师进行人文关怀。定期对教职员工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同时丰富“心灵驿站”的内容,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使教师带着一颗平常心面对学生、面对家长、面对社会。

  2、搭设成功舞台,鼓励教师“专业化”发展。

  (1)积极深入群众,开展调研,掌握成功教师的培养和成长规律,科学地、有针对性实施培养计划,开发教师潜能,体现教师自身价值,使教师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实现教师个体与学校办学目标的共同成功。以《注重教师内涵式发展,培养富有童心的教师》为研究课题,为一中心教师走可持续发展找到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的方法及途径。

  (2)进一步加强“闸北一中心小学名师工程建设”与“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将师德高尚,具有较强专业精神的教师纳入培养对象,并对他们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做到“四个多”,多给他们创造研究、提高的条件;多给他们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多给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使他们做出成绩;多肯定他们的进步与努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定期举办展示交流活动,加强对外宣传,以提高教师的知名度,激发教师成就感。

  (3)进一步挖掘学校自身的人力资源,坚持“项目出人,人出项目”的培养思路。发挥中年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组织作用,学校整体改革的骨干作用,青年教师培养的指导作用。凸现他们在学科领域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形成以名师、学科带头教师为核心的学习型教师群体。命名校学科带头教师及以他们个人名字命名的学习小组,命名校重大课题项目负责人,并给予经费支持。

  (4)学校管理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尊重教师个人价值”、“分层指导,整体提高”、“立足工作,岗位成材”等原则,贯彻“工作与人同步提高”指导思想,创设“人人都能成材”的大环境,让教师在一中心都能有所作为,鼓励教师工作与自身提高相结合,助学生获得成功同时教师获得成功。

  3、健全机制,激励教师实现“跨越式”发展。

  (1)完善教师管理机制,优化学校人事制度,不断完善教师职务评聘分离与岗位绩效工资制,逐步形成“按需设岗、按岗定酬、择优聘任、按绩取酬”的管理新机制。

  (2)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完善校本培训机制,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结合教育改革实际,确定年度培训项目,制定学校自培计划,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并将培训纳入教师考核指标之中。

  ①青年教师的入格培训。

  ②中高评审的职称外语、计算机的培训。

  ③建立对外交流培训制度,每年10万投入用于学校交流活动或境外培训。

  (3)建立骨干教师申报制。结合区四期四奖的评比,开展骨干教师孵化工程。

  4、探索教师激励机制。继续开展争当研究型教师活动,鼓励教师参与改革,勇于创新。继续加强学校骨干教师培训“三个舞台与四个阶梯”建设,不断鼓励教师向新的目标迈进。

  (1)成立专家工作室,旨在培育在市、区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教师、学科名师。

  (2)对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开展“高级职称”培训工程。

  (3)成立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旨在加速青年教师成长周期,迅速培训教师脱颖而出,在一定教育教学能力上形成特色的青年教师。

  (4)与职务晋升、聘任、考核挂钩,优秀者优先考虑原则,实现一年一次校内“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的制度。

  (5)建立学校专项“研究资金”,金额在1000元--3000元之间,由专项负责人申请。年终实行教育教学成果评奖,根据成果等第发放年终奖金。

  目前,学校已基本形成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各学科研究小组,课程研发小组;具备团结协作、良性竞争的创新氛围;教师具有较强的学校意识、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归宿感;有比较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骨干教师队伍稳定,对学校发展充满信心。这一切都为学校的内涵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关于“童心”学校的课程建设

  本校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校,我们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不同层次和不同个性倾向的学生充分发展提供课程保障,走宽课程改革之路。我们在童心文化的引领下,以教育的生命性为价值取向,学校课程改革面向儿童的发展,尊重学生的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实施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本校逐步构建符合童心学校育人目标的课程体系,正在建构以基础课程和校本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1、开发适应童心发展的校本课程

  发挥课程文化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我校在课改中,尤其是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始终坚持“文理兼容,重在基础”的指导思想,开发“创造天地”等多种类型的课程,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课程具有动态性、适应性和选择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我们的校本课程主要有三类:

  (1)国家课程的“充实型开发”,如语文的“阅读自习”课程,一、二年级的三字经;三、四年级唐诗宋词;五年级的毛泽东诗词。英语的“X”课强调在情境中学英语、说英语。劳技的“创造天地”课程给予学生广阔的创新舞台。数学课程“智慧海洋”,作为拓展型课程,旨在“倡导大众化数学,促进学生乐创造”,低年级的游戏数学,玩中学;中年级的生活数学,做中学;高年级的应用数学,研中学。使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学习能喜欢数学,并能用数学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观察生活、运用于生活。(附件一)

  (2)(学科)综合课程的校本开发,如双语“信息世界”课,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平台,低年级的问题研究,中年级的主题策划,高年级的小问题研究。综合课程运用主题式探究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起到了特有的促进作用,例如,学校综合课程“佘山探秘”方案例介——2004学年“佘山之旅”,通过上海乡土自然的探索不仅提高了学生人文素养,而且也增强了他们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见附件三)

  (3)社会生活课程的校本开发,目前我校共有学生选择的社团达二十多个,内容涉及自然人文科学艺术等诸方面,我们还在中高级开设了劳动课程,在体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珍惜、尊重别人的习惯。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开展月月有节的活动,构建一个鲜活的道德教育平台。如前不久我们刚刚过完我校的“健康节”。今年健康节的主题为“微笑面对每一天”。其核心价值是尊重、悦纳、宽容、关爱,我们通过学生自己评选出“微笑大使”来传播健康的理念,从而在学生中营造追求卓越而不失和谐的校园文化。在活动的策划中,我们力求体现综合性、全体性、基础性、互动性等特点,发挥教育各个因素的整体作用,凸现整体育人观。

  2、实现课程实施新策略,增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现行小学课程单科教学的体制,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整体培养。分科过细,不符合小学教育的实际。尊重童心,应该从课程上进行改革。“三个提供”的课程实施策略,引领教师参与课程教材改革。

  (1)提供资源。根据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状况,小学课堂教学应该呈现开放化格局。因此,我们试图打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局面,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更多的资源,包括课外读物、电子读物、学习软件等,让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学习。

  (2)提供机会。按照以“童心发展”的教育理念,课堂不应仅仅成为教师的“讲堂”,而应成为学生的“学堂”。所以,提供机会,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题组在研究中通过对教学结构的调整、对教学内容的组合、对教学时间的把握等因素,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机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提供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主要向两个方面努力:一是针对性。即针对学生实际,尤其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帮助。尤其是在小班教学的环境下,这种具有个别化教育因素的帮助更成为可能。二是发展性。我们注意把握“帮助”的度,不使“帮助”导致“包办”,而是通过帮助促进学生主动学习。2003年1月我校在全市范围内展示了“坚持革新课堂,推进课程改革”的成果,推出“童心丛书”之三《革新课堂》专辑,展示了三年来我校二期课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3、建构课程制度,双语教学特色斐然

  学校课程制度改革是学校制度创新中最为迫切的核心问题。课程制度是实现课程目标和组织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本校从现代学校制度创新角度着眼,从学校的核心制度着手实施双语课程,以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和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课程设置。我国的外语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与外语课程质量不高有着密切关联,外语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外语教材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如何突破外语教学的低水平状态,寻找一条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途径,是外语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外语教学要从整体上提高质量,必须以更高的更广的视野,重新审视目前的外语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实验是对传统课程制度的挑战,也是从现代学校制度创新的角度对待外语课程改革的尝试。

  本校自2000年下半年起,历经五年的小学双语课程建设,进行了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并针对双语教学中的学科损伤和目标语使用度的把握困两大难题,寻找学科教学和语言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明确指出提升学生目标语能力是我国双语教学的逻辑起点。我们立足于教学实践出发,重视微观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提出了小学双语教学“目标—能力模式”以及“微单元教学法”。在构建双语教学目标体系的基础上,原创了的以语境和情景整合的微单元教学法,从新的视角提出了提高双语教学实效的教学设计,提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独特操作方式,形成了来自于实践的实质性理论,取得了小学双语教学实践上的新突破,双语教学成绩显著,在全国级、市级、区级和外省市范围的三十余次公开性示范教学,实现了教学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教学实效并举。

  (四)关于“童心”学校的学生评价

  素质教育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来保障,童心学校的建设也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标准来引领。教育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攻尖战,很难,但又是课改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突破口,我校很早就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早在八十年代中叶,我校就提出“争乘2000次儿童列车”来鼓励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到了二十一世纪,我校开展“学生成长档案”的活动,旨在体现这一主体思想。

  1、确立学生素质要求的新标准

  我们突破以“一组数据”、“一些奖项”来描述学生素质的做法,而是从学生素质发展和个体差异出发,去判断预设目标的达成度,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检验目标的科学性。

  这个新标准针对小学教育概念化、成人化倾向而提出的,意在形成更加适合儿童特点的教育。平均分、合格率、获奖名次是难以说明儿童“更好地”发展。我们认为:“童心学校”就应该办成一所更加适合儿童特点的学校,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在实践中我们提出了学生发展的三个主要维度:

  (1)适应。我们认为学生对学校生活的良好的适应性是一个重要的维度。“适应”包括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如果学生普遍能够适应,说明学校逐步走向了儿童化。同时,适应又是一个很个别化的概念,不同的儿童其主体感受不同,关注个体成长的适应是教育质量的关键。根据来自多方面的信息, 我校学生对学校生活的适应处于良好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喜爱学习。②合群。③师生关系和谐。④情绪正常。⑤愿意过学校生活。⑥爱学校,有荣誉感。

  (2)快乐。适应儿童特点的学校与教育必然会使儿童感到快乐。我们在办学中一方面改善教育环境、改革教育方法,另一方面控制课业负担,控制教育中压抑、限制的成份,努力弘扬儿童天性,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理解“快乐性质”、提高的“快乐程度”。

  (3)进步。教育就是让学生成长,即进步。 我们学校开展儿童喜欢的多方面教育活动,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教学环境的不断优化,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在不同程度、直接间接地促进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从学生发展的各项指标来看,如学科成绩、健康状况、兴趣爱好、品德面貌、心理状况等方面均处于均衡与和谐状态。我们为学生学业成绩提高所付出的代价得到控制,或者说,我们更好地将学业成绩提高与素质的整体提高相协调,逐步形成整合一致的过程,从而较好地缓解了由“片追”带来的负面影响。

  2、推进发展性评价,增强教育评价的形成性

  本校以“童心文化”作为评价制度的文化,引领我们的评价制度的建设。“童心”意味着成长与发展、意味着非成人化。我们正在开展的“学业评价”研究,进一步完善体现“启发自觉、激励进步”为主导思想的学生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自主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运用奖章的激励机制,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设置符合各项活动特点的奖章,铜奖旨在参与;银奖重在表现;金奖重在超越。引领孩子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改变分数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指标,鼓励孩子们做中求进步。也逐步形成反映一中心学生综合素质的质量标准体系。

  3、关注评价的评价,增强教育措施的合理性

  教育措施的有效与合理,是测量“措施”优劣高下的两项指标。以往人们只注意“有效”性指标,着重考察“因子”的干预会带来哪些正向的效应,因此,一般都采取“强化”策略。从科学意义上来说,尤其是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强化”并非唯一策略,如果一味“强化”,势必会给学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于是,我们提出关注评价标准的合理性,注重增强教育措施合理性的要求。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为防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我们采取措施,对课业负担实施监控。另外,我们还通过改进教法,提高效率,将课业负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拓宽自主探究的时空。我们感到,学校教育应努力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所以,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发展的时空。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体、卫、艺、科活动,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我们重视少先队组织建设,鼓励队员当家作主;我们努力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相互沟通的教育网络,不断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

  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业评价中,为激励学生进步,我们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小档案”,由学生自己记载反映多方面进步的各种资料与作品,装订成册,进行展示。如果说“竞赛”有利于鼓励学生进步,但使用不当也可造成相反结果。学生“小档案”的制作,就是要打破“好生”“差生”的界限,说明每个学生都在进步,承认进步的速度、程度、方面等差异是正常的。我们认为,这样的教育措施更具有保健性、合理性。

   教育措施的合理性的基点在于学生实际,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满足童心成长的需要。学生喜爱的世界可能与我们不一样,学校的校舍建设上的高档豪华,倒不如学生眼中的泥地沙堆。教育措施是否合理,理应由学生来评价,这正是以童心文化思想在教育实践上的具体反映。

(五)效益与成绩

  一是对办学思想的提升。我校于10年前提出“自主教育”,从中提炼出培养自主能力的办学思想要点,而近几年又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化与逻辑发展,即把“自主”定位于儿童水平之上,从而更具有儿童教育特点,更体现以学生(儿童)发展为本思想,也促使教育更趋科学化。尊重童心,意即尊重儿童成长规律,作为办学思想的养料,促进了办学思想的不断端正、不断丰富与发展,形成童心教育文化,这在当前的办学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将这一思想纳入办学思想之中,是对学校发展所作出的一种贡献。

  二是对办学实践的优化。在童心教育文化的引领下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推进课程改革,优化了教育教学过程,形成了适应童心成长的评价机制,教育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展开。同时我们积极开展旨在解决学校实践中提出的课题的教育科研,在教育科研的引导下,理论联系实际,为实践优化提供条件,促进各学科、各项活动的优化。本校的双语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走在全市的前列,学校在社区声誉良好,毕业生深受上海市各中学欢迎,家长对本校的教育质量普遍感到满意,学校发展态势良好。

  三是教育资源更趋整合。这几年,我们在办学中十分关注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是打破了单科教学为单元的育人模式,初步构建了以育人为核心的新课程方案。二是打破封闭办学的旧模式,初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办学格局;三是对学校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重新合理配置,使其效益最大化,做到“物尽其材。人尽其用。”目前,学校经过改造,专用教室齐全、设施先进,环境整洁宜人,各学科教师充足,进得来,流得出。师生、家校、社区关系比较和谐,这一切,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四是办学效益更趋显著。现代教育是讲效益的教育。随着这几年政府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使学校 教育更为主动地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体系之中,我校也面临了城市人口流动的加快、师生来源的多样化、家长需求的多元化等新问题的挑战。在面对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加快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步伐,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满足家长的入学需求和高质量的教育服务需求。

  五是学校教育成绩突出。我校毕业班学生的综合素质被得到广泛认同,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在过去的两年中,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学校荣获上海市精神文明单位八连冠,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上海市双语教学示范实验校。我校坚持改革促发展,在二期课改的推进中始终走在市区前列,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学校参加了三次全国性的教学展示活动。前年10月,我校作为主会场参与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年会在上海的展示活动,出版了《爱童育心》专辑,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赞扬。去年上半年6月在我校又召开了全国双语教学研讨展示活动。我校的专著《小学双语教学目标能力模式》正式出版,反映了我校教师通力合作、推陈出新的精神风貌。下半年,我校在纪念陈鹤琴协会成立二十周年的活动中作了展示,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肯定。一批教师在一中心的土壤中获得了发展。一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二人获市园丁奖。七人获区园丁奖。一人获闸北区首届金穗奖。有三、四十人次的教师在全国、市、区进行公开教学。其中,一人获上海市十佳双语教师。四人获市教学评比一等奖。三人获区教学评比一等奖。一支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他们成为我校发展的重要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