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质量反馈

  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质量反馈
  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      朱葆桦
  开学至期中,学校语文校专业委员会指导课共计11节。其中成熟期教师占45.5%,发展期、见习期教师分别占36、3%和18、2%。整体我们的语文教学稳中有升,大家在感悟式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落实教学环节的步骤中都有了一定的调整与完善。
  基本情况:
  从我们的课堂教学来看,大家备课加强了针对性,能根据学生年段的特点进行备课设计,课堂教学中能反映老师在备课中的思考。比如:陈冰君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以低年级小朋友识字的主要任务,在教学设计中,适时把握教材中的切入口,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练习设计,学生在学好课文中的生字之外,识字的信息量非常大,老师教得细腻、有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一点一滴地有效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质量是循序渐进的提高,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中、高段的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更进一步从理性上进行思考,有意识的在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段与段之间的结构上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品词品句的基础上,学句学段。
  建议与措施:
  1、依据教材、双向细目表进行剪裁。
  众所周知,我们花力气在备课上,实际上是"磨刀不费砍柴工"。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准备中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性的备课。备课和教学设计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依据这一年段,这一单元,这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主线进行剪裁,明确本阶段的训练任务,积极把握最恰当的训练时机,努力在最关键的点上做该做的关键事。同时,因为也能为孩子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准备和铺垫。
  以二年级第一学期34课《小兔和树的对话》为例,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双向细目表阅读一栏中中要求能根据要求在阅读过程中圈划词句。能结合词义,进行重点句子的朗读训练,读出不同的语气。二年级的学生教学重心逐步从识字向阅读过渡。在过渡的过程中,句子作为成文的基本单位,在这个阶段的重要性不容质疑。教研组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将句子的训练纳入到教学设计的重点研究之列。在《小兔和树的对话》的教学设计上,教师就重点围绕小兔的话设计教学环节为主要任务。训练学生用正确的符号正确地划句子。圈词语。抓住典型的句式:小兔抬头看了看,奇怪地问:"枫叶姐姐,我记得夏天你穿的是绿衣服,什么时候又换上红外套了?" 在理解词义:"奇怪"的基础上,给出不同的句式,分层练习教会学生运用。
  2、关注学生,了解需求进行剪裁。
  新课标强调了教服务于学,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我们在备课中就要研究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态度,准确把握学生现状。在备课时,想想本阶段我的孩子们需要学习、需要补充和发展的是些什么。充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映,进行有效预设。更多需要地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教材的认识、需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中中的研究点。《野兔》这篇课文老师们都不陌生。课文内容就是文中的中心句:原来野兔用巧计踢死了老鹰。各种课堂教学设计中基本上是在:"巧"字上做文章,圈划一下词句感受野兔的机智。深入研究教材后,老师发现许多内容其实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教学,学生都能自己完成,课堂中的时间都完全绕着文章内容在转。许多东西其实孩子一读就懂。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带着学生的真正需要去教学、去引导。因此,在设计中放手让学生质疑,在解决问题,如课文为什么不以《野兔和老鹰》为题?野兔为什么不动,还躺在地上?野兔为什么迎着老鹰跳过去,跳得比老鹰还高?等等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从文本的先后联系也好,从品词品句上也好,都能真正学有所长。又如:王申老师在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能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留出一定时间,搭设学生主题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些话题,让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组织语言、训练段式。在课堂教学中,她善于寻求一种变式,如:鼓励学生质疑,同时在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自身不断调整、提高。袁月文老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想法,能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生已有学习经验,挖掘出文本中段式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3、走进学生,激发教学情感。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如把小游戏纳入课堂,也可把游戏作为一种奖励;多用描述性语言,多用鼓励性语言;教师应对学生多些激情,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解决,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容纳不同的见解。 一句无心的话,一次不经意的行为、一种惯常的态度……课堂教学中微不足道的细末之处,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表达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出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点滴的微末决定着学的成败,丝毫的细节决定着课堂效率与质量。
  对教师来说,执教完一堂课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教师应该认真回忆、梳理、反思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必要的时候课前准备好摄像或录音设备,便于自己课下观摩、研究,同时认真思考:
  --上完这节课总体感觉如何?
  --原有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适?
  --课前对教学目标的预设在多大程度上已经达成?
  --哪些教学环节的实施比较成功,原因是什么?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原因是什么?
  --是否营造了高质量的师生对话?
  --媒体使用的时机和方式是否恰当?
  让我们每次上完课,都想一想:如果可以重来……

  ……

 

  200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