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命  走进阅读

  关注生命  走进阅读
  --生命教育下的阅读课程设计
  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
   生命教育下的校本阅读课程是我校开设的一门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主旨的校本课程:在学校传统阅读课程的基础上,融入"生命教育"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生命观,进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本课程在全校各年级开设,由学生选修。
  一、 设计背景
  我校由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创办,陈先生提出的"活教育"思想对我校的办学至今还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我校在贯彻"两纲"的过程中,坚持以"基于生命教育的'活教育'实践研究"课题领衔,整合学校的各种资源,通过创设适应儿童、愉悦身心的校园环境,聚焦张扬学生生命的"活"课堂,开设让学生感悟生命美好的校本课程,形成生命教育的标志性项目,让生命教育成为学校的品牌。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书本、课堂的局限,教师授课偏重知识与技能,忽略体验感悟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阅读因过多的"要求"和"规定"而显得索然无味,缺乏生趣。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自然视阅读为畏途。自二期课改以来,我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课堂革新,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我们一直在进行校本阅读课程的研发,以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指导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积习语言,提高人文素养。三年来,我们已编写了1--5年级的语文校本阅读教材:一、二年级的成语、寓言故事,三年级的童话,四、五年级的诗词欣赏,并在一定层面上加以推广使用。
    然而,现已开发的阅读教材以传统读物为主,现代读物较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差距;所编教材知识目标定位较高,情感、价值观定位模糊,而且有的读物内容较深,学生读起来有些吃力;阅读课上教师指导仍偏重知识技能,忽略情感体验,如:摘录好词好句、学写读后感言、设计阅读统计表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情绪,阅读效果不好,使学生感到负担。
   为此,我们决定调整课程设置,实施并推进"基于生命教育下的语文校本阅读计划",主要通过导读、访谈、讨论、实践等多元阅读活动,让学生接触自然生态、两性文化、科学技术、死亡教育、安全教育、乡土教育……引领学生认识并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生命教育主题下的校本阅读课程是对阅读理念的"活化"和"提升",是融入学生生命与生活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综合学习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完善人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 设计目标
  彰显生命意义,完善校本阅读课程
  三、设计内容
  新课程不仅限于学科要求,以提高阅读技能为目标,而是要将目标牢牢锁定于人的全方位发展上。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们必须站在学生的视角选编读本,设计适合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发体验与探究的主观意愿,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及思考的习惯。
  1、特色阅读课程
  在阅读计划的实施中,我们要求做到,其一阅读有主线,开展基于生命教育的校本阅读。其二阅读有主题:生存技能主题、关怀家人主题、关怀生态主题。其三阅读要有一定的量。我们将上海师大梅子涵教授领衔研究完成的适合1-5年级少年儿童阅读的50本经典儿童读本推荐给学生,从中挑选一些内容作为阅读教材,开展一系列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
  我校校本阅读计划的分年级要求如下:
  年级 主题 相关
  内容 达成目标 推荐书目枚举
  低
  年
  级 "我想长大" 生命的缘起与成长 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喜爱充满生机的世界;亲近大自然,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蚯蚓日记》等
  中
  年
  级 "寻找金钥匙" 保护自己与热爱生活 具有和欣赏积极乐观的心态;了解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爱丽丝梦游仙境》、
  《鲁滨逊漂流记》、
  《窗边的小豆豆》等
  高
  年
  级 "成长的烦恼" 生命价值与珍爱生命 初步认识和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树立时间观念,学会劳逸结合。 《少年小树之歌》、
  《时代广场的蟋蟀》、
  《獾的礼物》等
   阅读教材的选编着眼于开拓学生的阅读视角,增长阅读体验,传递人文关怀,培养生命意识,真正地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
  2、主题实践活动
   以阅读实践为主题,我们精心策划,创建充满人性的校园文化氛围,创设富有生命内涵的阅读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在活动中呵护童心,张扬个性,提高校园生活质量,让生命教育真正有"生命",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书香飘满园"绿色读书节活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设计诸多阅读活动项目:"好书漂流";QQ书报亭好书义卖;"童心杯"阅读大赛;"相约星期二"阅读广播等。我们还分年级组织了小型阅读实践活动专场,以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如:一年级"呵,那首童谣……"谣友会;二年级"冬天里的童话"课本剧表演专场;三年级"共读一本书"诵读大赛;四年级"悦阅360"知识竞赛;五年级"生活礼仪在我心中"辩论赛。这些活动大大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为孩子们的自主发展营造广阔的空间,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3、学科教学渗透
   生命教育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要和学科课程改革融为一体。生命教育下的校本阅读作为学科教学的补充与延伸,两者相辅相承。为此,在推进新课程的同时,我们还牢牢扎根于学科教学,明确教师在贯彻生命教育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所要达到的要求:
  --在教育目标上,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寻找学科目标与"生命教育"的结合点,从教材内容出发,从"知"、"情"、"行"等方面选择、确定教育的目标。
  --在教育内容上,紧紧抓住教材的内容,挖掘生命教育的因素。在内容的选择与处理上,采用"整合"、"补充"、"强化"、"延伸"等方法,将生命教育的内容以更有效的方式呈现给大家。
  --在教育方法上,结合生命教育内容及学科教学的特点,努力实现思想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统一。我们整合教学资源,建立可操作的合理教学手段,坚持以课内为主,并主动向课外延伸。以语文学科为重点,梳理教材中能合理贯彻生命教育理念的显性篇目,并通过补充校本阅读课程内容,来达到凸现生命教育的具体目标。
  --在教育的手段上,注重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互助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操作要点
  1、策划阶段:撰写课程设置说明--包括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分学段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主题单元、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等,初步探索并确立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
  2、实施阶段:选择读本,编写阅读方案--在四年级选择实验班,开设新的阅读课程,由专家引领,抓住课程中的主要环节进行分析,寻找规律,归纳出有效的教学因素,完成并丰富理论研究。
  3、推广阶段:在全校范围内推广课题组经验,引发全校教师的广泛探讨,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形成系统的阅读教学理念,建立新型的阅读评价体系。
  4、总结展示阶段:邀请专家、同行们共同参与生命教育下的校本阅读计划汇报交流活动,总结经验,编撰论文,形成教学资源包,在市区范围内推广,扩大影响。
  五、 实施机构与负责人
  由校长室总体负责、指导,语文学科教导具体设计、实施。项目组成员分
  学段成立课程开发小组,选编教材,设计活动方案。语文教研组长负责师资配备,并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实施情况与效果
  一、 从理念入手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作为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校,我们坚持在童心文化的引领下,以教育的生命性为价值取向,学校课程改革面向儿童的发展,尊重学生的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实施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此,我们努力建构校本阅读课程的课程体系,使新课程能更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更有利于强化学校的办学特色,促成办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生命教育不仅渗透于学科,也融入新型的校园文化之中,因此,努力创设适应儿童,愉悦身心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如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建设整齐、清洁、优美的环境,儿童们作息其中,静心阅读,好像在一个乐园里,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还让学校的墙壁"说话",做到此地无声胜有声,陶冶学生的心灵。我们更强调建立和谐、民主的人际交往关系,即亲密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人文环境的创设,将转化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这种力量,如阳光,如雨露,如春风,哺育儿童健康地成长。
  一年多来,新课程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方面成效显著,它促进了学校办学思想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而将这一课程的研发纳入办学整体框架之中,是对学校发展所作出的又一贡献。
  二、 从方式入手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语文教师作为新课程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在贯彻落实阅读计划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研究紧紧围绕教师们在生命教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通过校本培训,从方式入手,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意识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际层面注重理念更新,文化认同;学科层面注重通式指导与经验分享;教研组层面重在同伴学习、行为实践。通过校本培训,教师们普遍认识到,生命教育绝非标签和口号,而应扎根于读本,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好,获得成长的快乐与激励,感悟到生活的意义,这样的生命教育才是落地有声的。
  1、有质量的教学实践是教师培训的重要途径。让教师带着任务在实践中摸打滚爬,是最有效的培训方式。要做到有质量,且目的清楚,我们要求教师重点研究"怎样的阅读课是符合生命教育理念与要求的",教师既是培训者又是被培训者。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求人人参与---动脑、动口、动手、动眼、动耳。
  2、实践能力是教师培训的重点。我们一来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并组织课题组核心成员参加上海市儿童文学阅读基地实验班的培训;二来让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树立他们的专业地位,请他们作阅读课的示范培训,教师感到这样的培训比较好,形象生动有说服力。同时,我们还认为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是培训的重要方式。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与实践,我校教师的教育意识正在增强,教学能力正在提高,教师注重观念的更新,普遍关注孩子的生命质量,并努力将其内化为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
  三、 从评价入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学生作为阅读实践的主体,其发展是对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最好诠释。汲取
  以往的经验。我们在设置阅读课程内容之前作了充分的调查,从学生兴趣出发,对阅读教材进行了精心的甄选。除了基于于传统文化下的读本外,我们还精心挑选了受学生喜爱的少儿读物:有蕴涵生命意义的读物,有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与动漫,我们将音像资料与文字相结合的阅读资源包提供给学生,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角,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建立新型的阅读方式。
  在分学段确立主题单元及达成目标以后,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率先在中年级开展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如:
  课程设计:
  针对中高年级生命教育课题研究的方向,以"快乐"为主题。阅读拓展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如何培养学生从阅读文本中体会快乐,发现快乐、创造快乐以至于享受快乐。每个主题设计3课时。
  在"寻找快乐"一课中,以普希金的叙事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为文本,在教学目标定位上:
  第一课时
  1、阅读文本,整体感知。熟悉文章主要情节和人物。
  2、通过表演、朗读获得对人物的感性、直观的认识。
  第二课时
  1、通过对童话的背景和童话人物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2、通过阅读文本知道真正的快乐需要靠自己寻找,不能寄托于他人,不能无止境地索求。
  3、学会辩证地对待顺境与逆境,知道调节心态,寻找快乐。
  第三课时
  1、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发现快乐,了解不同人群的生活。
  2、调查身边的人,通过实践了解快乐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转变思考的方式解除烦恼,获得快乐。
  通过3课时的学习使得学生在获得文本审美意识的同时,能够主动发掘身边的快乐,确立正确的快乐标准,调节自身心态。

  学生反馈:
  学生在课前对于快乐的理解较为具像和粗浅直观,局限于可见的物质满足和摆脱繁复的课业负担,少数学生能够体会到友情、家庭生活的快乐。通过阅读、引导、探究,实际上学生的反应比较令人满意,不但说出了文中人物应该希求富裕宽松的生活氛围,还提到了自由、和谐、平淡等关注现实的想法,同时得出"转变对待问题的看法可以获得更加具体的快乐和更大的满足感"的结论。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路比较自由和开阔,阅读的过程充满代入感和体验性,阅读本身就是一次快乐的体验过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和文本的分析,学生对于一种拓展型的多角度阅读有了一定的体会,对于学生培养起一种更加富有鉴赏性的学术化的阅读习惯也有一定的帮助。

  关注学生,我们还打破已有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综合实践,并积极构建新型的阅读评价体系,完成学生在阅读能力与情感态度方面的综合评价。其间,三年级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导读本,组织的由老师、学生、家长"共读一本书"活动办得尤其成功,具体内容为:
  (阅读阶段)1、各班每天安排十分钟的读书时间,老师和学生一起读书;
  2、每天回家安排三十分钟的读书时间,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
  (展示、交流阶段)1、老师、家长、学生各自作读书笔记。
  2、老师、家长、学生共同交流读书心得。
  3、老师、家长、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诵读、演小品、讲故事等形式的展示。
  (评价阶段)1、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阅读评价,对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综合评价,完成评价量表。
  2、将阅读评价作为学生语文学业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进一步完
  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改革。
  3、整理相关活动的影像、文字资料,作为活动评价的依据和参考。
   基于生命教育下的校本阅读计划作为我校三年发展规划中的重点项目,正为学校的课程建设与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更推动了教师向研究型的方向不断发展。而阅读所营造的师生合作、家校互动、生生交往的和谐人际关系,使我们的校园文化更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这样的生命教育才是有生命的,才是落地有声的。

  (徐静   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