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期课改小学美术新教材教学中开展“三个提供”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

 

一、背景与思路:

上海市二期课改正在全面推进实施,面临改革教师首当其冲。新课程推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走进新课程的美术教师,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美术教学,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觉地适应美术新课程的变化。《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学科的总目标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我校作为课程教材改革的试验基地学校,从一期课改到二期课改,坚持课堂革新,推进课程改革。我校提出了创办“童心学校”、追求儿童幸福的办学主张,又在课堂革新中提出了“为学生提供资源、提供机会和提供帮助”的“三个提供”的基本教学策略,这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和追求,不但积累、构筑着富有个性特色的校本课改文化,也引领着我们美术学科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通过多种多样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同时教师也在参与课改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是我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学校倡导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不局限于“课本”教学,在多元信息化环境下“学会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 );学校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实践、多体验,在多种环境中探究情境中学会思考,建立多样化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校还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

2000年开始,我开始参与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美术教材试点实验教学外,在学习了《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美术学科课程标准》基础上,积极参与了新课程全方位的教材研究。首先,我以新教材为契机,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实践、反思和感悟,认识到新教材的教学应挣脱“课本教材”知识性的条条框框。在多元化信息环境下,教会学生利用广泛的、可利用的学习资源,积极主动愉快地在尝试实践中,学会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各种学习活动中体验创造成功的乐趣。其次,我在新教材试点中,不断积累、总结,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并逐步将我的实践研究成果与学校的整体课改思路相整合,构建较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流程模式。从最早的“发现——尝试——创作”教学流程中,注入了校本课程的“三个提供”环节,将师生互动的研究性学习理念纳入小学美术新教材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尝试和独立探究创作,使新教材的改革推进从单一的教材研究向小学美术教育及教学的其他方面延伸,从而推进教材改革的纵深发展,同时促使了我自身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的全面展开。

经过近年来二期课改小学美术新教材实施实践的深入开展,结合学校课堂革新中提出的“三个提供”的教学策略,根据美术学科课改的教学理念,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也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探索、实践和研究。

二、基本教学策略

(一)、在学科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

1、课堂教学与信息资源相整合,引领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尝试创作。

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入课堂,充分发挥其效能,是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趋势。在课堂教学中我为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提供的、包括信息和视听等多种学习资源,旨在增强学生的感观欣赏,引领其积极参与课内的多种探究创作。同时,我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各种多媒体信息资源:从同龄人优秀作品到教师范例、欣赏资料以及多媒体课件中广泛涉及的各类学生作品,使其在多元信息化的环境下能通过欣赏,观察范例的材料、方法和制作特点,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在多种尝试实践,多种体验创作中,学会思考和自主探究。如上新教材第一册《形状的组合》这一课时,我先运用媒体把三角形和圆形变成了学生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吸引学生的眼球,将学生带入教学内容特定的情景中,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个体尝试,同时通过课件的欣赏板块知道要用大小不一的、深浅不同的形状才能进行更好地创作,最后还在课件中设置了多个学习模块,为学生提供较多的信息资源,让他们了解多种学习材料、方法,并根据各自喜好组成绘画、剪贴、泥塑、电脑绘画等四个学习小组,进行各自不同的、能展示才华个性的尝试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我也非常注重音乐的情绪感染力,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如在欣赏课中,让孩子们边听音乐,边欣赏古画名卷,如痴如醉的乐曲无形地牵引听者的思想进入画境,同时感受着画中的精神和韵律,这样不仅使师生感情上产生共鸣,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2、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拓展课题的学习内容,进行探索性的、有主题的长期发展创作练习。

二期课改倡导“重视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追求卓越”,所以我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新教材第五册有一课学生不大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秋叶红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创作兴趣,在这一课教学中我以一个全新的过程追踪式的、长期作业的教学形式为载体开展了一次成功的教学,让学生采用绘画、文字、摄影等方式,记录秋叶从夏末到秋初的变化,历时六周。在这次学习活动中,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每周描绘同一棵树的树叶,有条件还可以拍摄这棵树,同时进行讨论与交流。我则针对学生描绘树叶方式概念化的问题,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树叶形、色的变化,学习用多种色彩表现秋天树叶的丰富色彩。然后进入总结阶段,学生们将采样、观察、记录的资料进行汇总与交流,小组成员采用绘画的方式,创作了主题为《秋天进行曲》的绘画作品,虽然说这个过程长达6周,但这一隐性的美术探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尝试了过程追踪式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从综合课程的角度看,这一美术与常识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打破了学科间封闭的状况。此外,在美术学科中我还引用语文课上造句、组词的修辞方法以及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故事、诗歌、散文等,优美的语言与绘画结合,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带着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再联想,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创造,由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意识。

(二)、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创作的机会,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形式,根据不同课题学习内容,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并在小组中以问题探究、合作练习的形式展开学习。

集体作业是展现学生尝试问题探究、合作练习状态比较好的一种作业形式,而且在帮助低年级学生完成第一课时的作业方面来说是较好的尝试创作方法。如新教材第一册《好大的雨》,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画雨天的人物和雨天的情景,在新授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围绕“雨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自主欣赏和探究,并模仿尝试进行创作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虽然学生理解了人物的动态,但让学生在一节课里独自完成一张雨天的作业,对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这节课的作业形式我采取了集体作业的形式,每位学生只要画一个雨中的人物,然后进行小组长卷组合,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由个体创作组成的集体作业的巨大成功。

2、在低年级教学中多进行“游戏+探索+尝试”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都有收获。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爱玩是学生的本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活动会提高学生的兴趣,游戏是一种灵活多样、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活动形式。在美术课上适当的穿插游戏会增强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如上新教材第二册《我画的鱼》这一课时,我就带着他们一起进行“游”玩活动,随着舞曲跳几步优美的华尔兹舞,使孩子们从动作中体会到:鱼在水中轻快地游动着、摇摆着、生活着。上新教材第五册《巧拼搭》这课时,我将自制的大型积木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们自由地拼搭,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的积极性。“画什么?”“怎么画”这是学生常提的问题。因此,我经常鼓励学生们到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自由地组合去探索、研究,挖掘绘画素材。如上新教材第三册《蜻蜓》第一课时中,我就让学生查找、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然后,自由组合,共同讨论这些资料中,哪些是蜻蜓,哪些不是蜻蜓?认识和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气氛中轻松地学到了知识。

3、在中高年级中多进行“欣赏+实践+评价”的教学实践。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化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学生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作为教师,我有时也会引导学生向同伴学习,在教学中及时地介绍学生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创造。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我会把学生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学生观赏。当然,有时我还会利用网络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各样的画展,让学生也享受一下沉静在“卢浮宫”的乐趣。

任何一种绘画技能都需要实践,如新教材四年级《画脸谱》,假设简单地让高年级的学生仿造涂鸦,必定会兴趣大减。在课上,我们让学生来当京剧演员的化装师,顿时,场面马上变得热情高涨起来。脸谱上涂满了五颜六色的浓厚色彩,学生平时只在电视上观赏过,现在要他们自己动手来给这些“演员”涂脂抹粉,个个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再因时制宜地组织学生先观赏京剧录象片段,再展开讨论,借机把一些民族传统艺术的有关知识,介绍给学生。等到亲自动手时,他们一个个挥笔抹彩,似乎人人都是像模像样的化装师。不过最后的作品如何,是否够标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在这堂课里参与率达到100%,学生的热情高涨,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并部分了解了传统艺术的一些简单常识,提高了自己的知识面,并从实践中感受到了艺术创作的愉悦。

通过实践,我还发现教学评价对学生美术学习非常重要。新教材中有带一些带有自我评价的课题,如低年级中的《我喜欢的颜色》、《我的好朋友》;中高年级的《我认识的标识》等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更要提供给学生评价的机会,我在新授小结制作步骤、方法时,请学生也参与对同伴回答的评价,学生小组活动后也有互评,作业完成后更有自评,把评价贯穿整个教学的始末,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情感交流、审美标准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更多的为全体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1、分层培养各层次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学习创作活动。

  作为基础型课程主要载体的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尝试实践和探究创作中学习美术知识技能。因此,我常在教学中设立分层作业目标,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两人合作,或个人独立利用学习小组中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个性作业的创作。如我在上新教材第一册《美丽的焰火》这一课时,为了完成基本教学目标,我首先让每个学生来画一画美丽的焰火,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学生我就提供给他们多种材料如吸管、塑料纸、纽扣、彩色的绳子等来做一做美丽的焰火。这样既可以让全体学生达到基础性的教学目标,又可以满足部分拔尖学生拓展型的教学目标。

2、因人而异,努力为拔尖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成功舞台。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拔尖学生所具有的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即:有平时创作的积累而达成各级各类比赛的成功。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究与发现,发展综合实践能力,运用美术课上穴道的媒材、技能、方法提升为获得成功经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拔尖学生总是能够出色地完成个性创作,我就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发挥兴趣提高班的拓展功能,为其提出行之有效的个人发展规划。比如,在兴趣提高班里某些学生色彩感觉非常好,轮廓感觉一般,我就让其多进行色彩创作;而某些学生线条感觉比较好,我就让其多进行线描创作,最大程度地扬其长处。同时,我还为学生提供各类参赛机会,让其尝试成功的喜悦。

三、发展与思考

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本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教学中美术课以其学科的特点,可以让每个学生内部潜藏着一种对美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各自不同的作业创作得到很好的表现。我在新教材教学中努力通过“三个提供”教学策略的探索实践,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以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在美术学习与创作活动中自觉,主动,独立地面对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也尝试改变传统教学中机械的知识技能的传授,不唯书本、不唯已有的教育模式和经验,提供多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并进行思维发散的引导点拨,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探究性学习中去,为学生作业的创造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作为教师我还在新教材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环境中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意识,展示个性才能。为不同的学生设立了分层作业目标,并为其提供了多种材料,让学生或独立或合作完成每次学习任务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尊重、利用和调动学生的差异,并且积极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发挥个性才能。我认为二期课程改革中的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升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将继续以“三个提供”教学策略为抓手,将其灵活运用,互相渗透与各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